6年跟拍3个阶层,三种人生,令人揪心! - YouTube
馬百娟的表哥一直阻止她去上學,就是不想讓她有見識,乘她年紀小,活活的把她困住,這個表哥就不用花大把力氣和銀子去找別的結婚對象了,順勢娶了馬百娟,實在壞透了。
I feel so sorry for 百娟。我讀畫時去過雲南做義工,接觸過民工小孩暑假教他們‘英語’。跟百娟差不多的人生,學啥英語數學都是假的,最後還是回家嫁人生小孩在田裡工作。。。有女孩哭了說很想讀書,但沒法,過了那暑假就要回村結婚。16歲在小學裡。
想要跨越阶层是很难的,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生在一个家境优越的环境里,那么一定要让自己活得精彩。借助自己家庭提供的资源活出自己的价值;底层社会的小孩要尽早认清现实,用自己有限的能力拼全力往上爬,而不是被父辈们的想法框住。只有打破自己原本的生活方式才有可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爸爸是軍人,媽媽家管,在大城市的小康家庭。大學畢業民營企業幾年後考到政府機關,現在退休,未婚無兒女。旁人看可能覺得沒出息,沒混出錢和名堂,我也心裡掙扎很久,看自己是擺爛沒出息的人,四十以後才看開,好好活著,做喜歡的事,管好身體心理經濟健康,不與人比較,選擇這樣活著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看到馬百娟這麼努力的想過不一樣的生活令人動容, 可惜她的父母限制了她的高度, 不然我相信有蠻多社福機構願意出手幫忙完成她的心願, 我自己則是非常非常願意贊助她之後的學費
基本上錢=容錯率,家裡有錢的人有本錢一直重複失敗直到成功,窮人只有一次機會失敗就很難翻身了。所以會投胎比什麼都重要。
记得,要努力工作,拼命干活,这样的话,你的老板就能够住上更大的房子,开上更贵的超跑。
女孩那心情雀躍奔跑的背影,到坐在牆上那不知心情為何的表情……. 真的看得好心疼
有人說十八歲就是長大了,有人説學會獨立生活就是長大了,而我覺得,當你學會管理自己的期望,不再為那些自己無論怎麽努力都沒有辦法達成的生活而沮喪的時候,才是長大了
很多人都誤會了一件事情 “努力讀書 不是為了翻轉階級 也不是為了給家裡光宗耀祖” 而只是讓自己過上比較好的生活而已 僅此而已 人生也不是結果論 每個人的起點不一樣 環境阻力也不一樣 人生要看個應該是 你從起始點向前邁進了多少 只要有前進的都值得尊敬的人 用RPG遊戲來形容就是 假設 人物初始能力值75分 平庸貧窮父母-18分 社會環境艱困-15分 認真讀書學歷不錯+8分 堅毅的性格不放棄+10分 那你的 “起始點就是75-18-15+8+10=60分” 但是你如果最後過上80分的人生 你就是值得尊敬的人了 因為你已經向前邁進了20分!!
父母对子女最大的帮助就是给他们更多的选择以及选择的机会
电影还不错,后面的电影解读部分就是强行解读,画蛇添足了。大山里的孩子,农村的复读生,我们不去探索帮助的方法,反而想什么“总和自己较劲,欣赏沿途的美景“,”横向延展太累,那就试着躺平“,那复读生若是不复读躺平了,现在可能还在地里劳动;大山里的孩子需要外力帮助,她的环境并不是她小小年龄有能力改变的,可也不是什么”首先是要和理想中的自己进行和解“一句话就轻飘飘的概括了。如此荒谬的言语,建议认真思考之后再来影评。
第一,没选择,第二努力选择,第三无需选择,第三开局条件已经给予足够的保障,所以后期无论怎么选择都是不会差到哪里去。。
謝謝導演及戲中得每一位成員真實的寫照, 血淋淋的上演也歷歷在目。 感謝每一位在螢光幕前的[ 演員 ], 尤其是 百娟 加油!
早已經做過實驗,沒資源人的命運,是很難翻轉的。 人生就是這麼殘酷,有錢人想著怎麼投資 規劃,沒錢人光是想著吃飽 生活就很辛苦了
徐佳普通家庭,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然后顺利结了婚,买了车,他的人生经历应该是中国大部分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了。晗寒出生富裕家庭,就算辍学,背后父母给与的支持也可以让她事业人生达到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她的经历也能代表多数富裕家庭子女,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家道中落,不同阶级难以逾越。
這才是真正中國的負面,而不是那些媒體造謠或是誇大的新聞。我之前也看過類似的日本紀錄片,唉,那也是很心酸,日本中下階層的一個小女孩的成長經歷,真的很沒有希望。
普通的人家就只能這樣吧,學生時代總想著要考上好大學,出社會後就想要找個好工作賺錢 但是對於生在有錢人家的人,他們的發展是無限的,他們可以選擇留學,可以選擇創業,因為他們總有個後盾,沒出息了沒事,有個家產靠著呢 人生只有極少時候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好痛苦
我永遠記得 自己調回離家近的工作後 我媽半夜跑來跟我說她開心的睡不著
百娟嘗試衝破牢籠,但明顯家中的人都把她的角色安排了,就是只能嫁給表哥,當表哥的血包。所以她不能再讀書了,甚至為此搬了家,阻止她繼續讀書。百娟也掙扎了,嘗試出去找工作養活自己,但沒有人願意聘請她,她只能回到牢籠裡,該有多絕望啊!最後家人還把拍攝人員趕走,就是為了斷絕她一切跟外界接觸的方式!把她囚在家族中,分配給表哥當老婆,然後給他生孩子照顧表哥一家,就這樣過完一生。真的看得人好難受……
我們之所以會覺得人生痛苦 就是因為我們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在違背自然 日復一日 努力學習 努力工作 賺錢 活得跟機器人一樣 明明知道都是資本主義的陰謀但卻不得不為之 也永遠擺脫不了階級複製 因為親手把這世界變成地獄的 就是人類
階級複製真的是最慘的結果 台灣鄉下還是有很多這種現況 窮人的小孩因無知沒有知識 導致持續輪迴
百娟真的很可惜,有努力向前的決心跟勇氣,卻被那些男的斷她後路。
我也是為了是讀書讀到精神崩潰的人 原以為讀書真的能改變什麼 但到了精神出問題後 反而才想通 或者讀書真的不是自己能力範圍 放下後活得很開心 即使現在工作很辛苦 最少也不再為了自己討厭的「學習」而讓自己痛苦 或許這是逃避或者有些人所說的不上進 但最少自己活得不痛苦
我记得国外(好像是英国)曾经拍摄过类似的纪录片,跟踪拍摄十几个小孩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几个孩子当中,最终只有一位实现了阶级跨越。
不太公平吧, 袁晗寒是有繪畫才華的人, 走的路都會成為她的養分. 大山女孩馬百娟和那年輕的徐佳光生活就忙不過來了別說發展才華, 但徐媽比馬家有眼光知道給孩子機會, 馬百娟是連機會都沒被給過.
有很多資源真的很多選擇 還有時間為了不喜歡老師就輟學在家裡擺爛等到重新振作 家境沒這麼富裕的都是被身邊一步一步的往前催 能吞就吞 哪有時間消沈
有一句成语说的是快要渴死的军队,将军说他看到前面有水,结果大家孤注一掷往前冲,结果真的找到水源了。以前我一想到那些没出过社会的老师,日复一日给学生灌输自己都未必相信的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道貌岸然指明人生道路的时候,我会很来气。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底层人民不被忽悠,干着又苦又累送死的活,就不会有人类文明,更谈不上社会的发展。你的位置,就是你孩子的起跑线,虽然很残酷,但是这就是人类文明上万年的底层了逻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们只能接受并在自己所在的阶级努力着。通过各自的努力,通过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和生产力来提高底层人民的生活质量。相对一两百年,现在的底层阶梯过得已经比当时的中产还好了很多了。没办法,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吧。
乔布斯,俞敏洪,等等等。社会不公平和阶级一直都在。你要实现阶级跃迁就像指数函数那么难。(那些中彩票,嫁入豪门的不说)。想要改变: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把你的“所有力量全部放在一个点”去突破。引用别人的话:每天24小时,8小时工作,8小时吃饭睡觉,还有8小时是你可以努力的。选一个你肯为之尽全力的东西,5年,10年一定会有改变。这个东西可以是学做厨师,学英语,学化妆,学养鱼,学任何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并为之尽全力。————到最后你会发现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你所得到的东西有时候比富裕了更重要。献给所有努力向上的人。
努力,希望可以争取能多一些机会,多一些选择,多一些说不的底气。